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概念的逐渐火热,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采用了“机器换人”的方式,这一做法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但是,在“制造”到“智造”的转变过程中,并非只是简单的“机器换人”,木门企业还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重视减人和进人的区别
“机器换人”是解放劳动力,即机器代替了单纯的手工作业,员工解放了手脚,生产线“减人”是肯定的。这也标志着有知识、懂技术、会操作自动化机器的现代高级技工走进生产线。减人与进人的变化,是木门企业结构性矛盾的优化与调整。人力成本减少,技术成本提高,企业应在投入与产出比中,做好成本的考量与管控,做好产能、市场的长远规划与设计,以利未来发展。
二、培训下岗人员转岗重就业
人是第一生产力,被机器“换”下来的工匠也是宝贵的资源,切莫轻视。现在不少木门企业“跑销售”的,不大精通产品原料、生产、工艺等,“生产线”上的,不大 明白销售、服务等等,造成人岗过多,负担过重。“机器换人”中,企业有必要变生产线“下岗”之人为不出工厂再“上岗”,充实于销售、服务、物流等岗位,以 其“所懂”之长,弥补此类岗位的“不懂”之短,有助于企业换人增效,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团队。
三、科学跟进,切勿盲目跟风
有的中小企业看到“机器换人”具有效益倍增的“钱景”,便盲目跟进,举债、购机、减人……由于产品设计、市场布局、营销服务等,与“机器换人”不构成体系, 结果产销不适,投入未换来产出,“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见,“机器换人”是对企业市场规模、运作实力的综合考验,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谨的战略规划,说白了是 实力玩家的游戏。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实力有限,生存空间受挤压,对“机器换人”宜科学跟进,不宜盲目跟风,需要把握趋势,因企制宜,循序渐进,量体裁衣, 稳健运作,规划发展。
四、企业和行业需合力
“机器换人”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机器代替人工,为家居工匠创造了更方便、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劳动环境,实现了作业升级,但“换人”之后,对工匠的技能水 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及时安排被换岗位工匠进行充电学习,进行技能升级,以适应“机器换人”后对高级技工的素质需求。由于岗位、成本等诸多因素,工 厂转岗与培训也不可能消化所有的“下岗”工匠。因此,行业组织要对“机器换人”工程给予关注和重视,保护好“换”下来的工匠资源,或在行业范围进行交流安 排,使其转岗就业,或协调有关单位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吸纳“被换”工匠进班学习,提升技能水平,为重新上岗“积分”。同时政府部门要对“机器换人”纳入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战略层面,进行统筹协调、部署,形成社会、企业、行业、政府的合力,在家居企业“换人”之中,通过招工、分流、创业等多种形式,创新更多的用工需求点,安排更多的“被换”人员上岗就业,寻求新的人生价值,努力营造“机器换人”换来企业与人的“双赢”局面。
“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过程中,企业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并非只是表面的“换”那么简单,对于木门企业来说,这条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