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中,由于中国人走得过于匆忙,对工业化中至关重要的工业精神未能足够重视,造就了多年来产品廉价低质、附加值低的形象,企业 追逐短期利益的现象也一直延续至今,而伴随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加快转变,从“将就”到“讲究”,这是中国企业打 造百年老店必须要迈的一道坎,也是LED显示屏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之道。
LED显示屏行业是否能够诞生一家百年屏企,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一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自我约束和引导制造企业向上发展。而很显然,目前LED显示屏行业在工业精神层面上仍有所缺失。
LED行业三大症结:流动、赚快钱、价廉低值
“中国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究竟差在哪?对LED显示屏企业而言,除了技术、质量、品牌等有形因素,一些无形压力更让他们深受困扰。
首先,“流动”的工匠无法支撑“铁打”的企业。对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些LED显示屏制造企业来说,过快的人员流动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去 年年底开始,LED行业就开始频现高管离职显现,仅2015年5月至2015年底,就有十七家LED企业20多位高管辞职,而一线技工的离职率更无法估 算。没有稳定的制造工匠,制造业又如何发展壮大?
其次,“赚快钱”的理念无法打造百年老店。从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看来,盈利水平、资产规模、企业估值成为衡量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但事实上,打造百年 老店需要专注和深耕;许多企业关注做大而非做精做专、将“转行”当“转型”,房地产热、互联网热、股市热让大量资金脱实向虚,不利于制造业健康发展。
再者,“廉价低质”形象期待得到根本改变。不少企业认为,中国制造创造了物美价廉的传奇,但粗暴山寨、抄袭模仿使中国产品背上了“廉价低质”的名声,既影响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定位和看法,也使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信心不足。中国消费者赴日本抢购马桶盖一事,正戳中了中国制造的痛点。
纵观LED显示屏行业,300多亿的年产值,中国已经成为世界LED产业的重要制造大国,但是要与国际一线品牌比肩却仍然有距离。而且,由于准入门 槛低,产能过剩已经让中国LED显示屏市场充斥着太多假冒伪劣产品。劣质品的横行霸道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更会加剧品牌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使消费者的信心 和信赖受到冲击,对于LED显示屏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更是贻害无穷的。而工匠精神提倡的追求完美极致,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正是给当下 LED显示屏行业敲响了警钟!
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了诸多先行者。从以高铁、电气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到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再到格力、海尔等家电品牌,中国制造正从“代工+低价”的模式向“核心技术、人性设计、品牌打造”的模式切换。在这一过程中,重塑中国制造的价值和精神显得尤为紧迫。
树立LED显示屏标杆企业 率先探索实践
自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现代工业文明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进程。在此期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形成了各自的现代制造文明。比如,从百年前的教堂 大钟、酿酒设备到今天的奔驰、宝马,“德国制造”给人以耐用、安全、精密的深刻印象。这体现出德国制造的精神文化:专注、标准、精确、完美和秩序。
对中国LED显示企业而言,其转型发展的道路前途将越来越取决于能否逐渐形成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心理和实业基础,积淀下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实业精髓。这座精神大厦的基石是合作精神、框架是契约精神、构造是效率观念、细节是质量意识。
这种工业文明的构建离不开标杆企业的引领。事实上,从铁人精神、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高铁精神,再到格力、华为、中兴等矢志技术创新、追求完美质 量、提供专业服务的理念,中国并不缺乏自主创新、梳理中国品牌价值追求的个案,但如何将这种精神内化为整个社会的文明理念,需要更多标杆企业的出现。
因此,标杆企业是LED显示屏产业制造文明形成的基石和土壤——就好比美国福特和日本丰田都分别扮演过标杆企业的角色。在当代中国LED显示屏行业,标杆企业应当率先探索和实践,提炼中国制造文明的精髓,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社会总动员 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
制造文明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政府来说,应该完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崇尚实业的体制机制,并大力营造相应的社会共识和文化氛围。
德国、日本制造早期也曾受到廉价质低的困扰。对此,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蜕变;日本在20世 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以此为鉴,我们应从国家层面牢固树立质量立国意识,以标准为先导强化质量管理,并在 全社会引导树立质量诚信文化。
对LED显示屏制造企业来说,应走出以规模换成本、以成本换价格的竞争模式,树立以科技、质量、品牌为先的发展理念。我国制造企业践行制造文明,应 对消费者存敬畏之心,不让低质产品流向市场;要耐得住寂寞,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同时要在全社会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此外,整个社会的消费理念也应从追求“价格低廉”转变为“高质有效”。随着中国制造告别低成本、规模化竞争以及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企业、消费者、 商业营销形成的“物美价廉”的消费诉求有待转型。当前,我国一大批偏好性能、愿为高品质埋单的消费群体正在兴起,这意味着消费理念的变革、对“价廉物美” 观念的部分扬弃,并很有可能把中国制造带到新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