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4-09-17 274
核心提示:1.从高速发展步入平缓发展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瓷砖产量为45.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2013年前三个季度,我

1.从高速发展步入平缓发展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瓷砖产量为45.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2013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瓷砖产量达到71.1亿平方 米,同比增长4.6%。这与2012年1月预测的2012年瓷砖产量增长在5%以下,以及2013年1月预测的2013年瓷砖产量增长大约在5%左右基本 相符。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瓷砖行业已经从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步入了平缓的发展时期。这一平缓发展期,可能不是一年两年,也许我国瓷砖行业以后很难再看 到两位数增长的时代。

2.话说瓷砖产量过剩与表现

许多行业人士都认为年人均陶瓷砖消费6平方米是一个临界数据。目前我国年人均陶瓷砖消费大约就是6平方米[(年产量-出口)/人口],换句话说,我国瓷砖产量处于过剩边缘。

尽管如此,陶瓷砖产量的过剩并不恐怖。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必然,我国瓷砖产量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产量过剩”的包围下发展,似乎永远没有过剩,但这是不 可能的。我国的陶瓷砖行业几乎是100%的民营企业,充分竞争,趋利导致过剩,市场调节提升。更何况,陶瓷砖产品属于个性化产品,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全行业 产品过剩,更不会出现全行业亏损。2013年上半年产量仅增长5.8%,但喷墨印花机的增长超过50%,意味着喷墨印花产品增长将超过50%。

怎样理解正在或即将出现的陶瓷砖产量过剩?可能各有各的见解。我看来,现阶段我国陶瓷砖产量过剩更多的表现为:政策性过剩;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动态性过剩;相对过剩等等。

政策性过剩,主要就是国家出台影响宏观经济或房地产发展的政策,造成房地产成交大量下挫,如:全面积征收房地产税,房地产大面积限购,“国20条”等 等,而造成陶瓷砖产品销售萎缩,但政策取消后,又出现井喷。最近国家限制楼堂管所建设,直接导致不少新上陶板、薄板生产线受到销售的压力。

阶段性过剩,整个行业本身比较饱和,由于特大季节性变化,如:洪涝灾害、冰冻灾害、或农忙季节,而使陶瓷砖产品出现较大面积、大量滞销,产品积压。

结构性过剩,某种、某类产品大量过剩,如:全抛釉产品、微晶石产品大行其道,大量取代传统抛光砖产品,而使抛光砖产品出现过剩,大量私抛厂倒闭;地爬墙流行,而是传统瓷片出现过剩。

动态性过剩成为常态,由于我国瓷砖产量基数巨大,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大理石瓷砖、喷墨印花砖等多种品种中,今年几类产品表现过剩,明年另几类产品过剩。

相对过剩,由于陶瓷砖产品是极为个性化的产品,整个行业几乎都由民营、私有企业分散构成,市场经济主导、行业充分竞争,行业自身具有极强的应对调节能力,各时期出现的过剩多是相对过剩,容易调整度过。

历史上2005年西班牙年人均瓷砖消费量达6.7平方米。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向上的趋势来看,表明我国瓷砖产量还有一些增长空间,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产量增幅渐缓,过剩趋势渐明。

3.瓷砖出口量增、价涨、平均单价升

2012年全球瓷砖产品贸易总量约22亿平方米,中国瓷砖出口约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一半,2012年陶瓷砖产品的出口平均价格持续上扬,达到5.85美 元/平方米(增长1.16美元/平方米),均价同比增长24.73%;其中:地砖(包括瓷质砖、细炻砖、炻瓷砖、炻质砖)平均提高86美分,增长 15.25%;釉面砖(陶质砖)提高1.37美元,增长33.74%。2013年上半年陶瓷砖出口平均单价继续大幅度提升,达到6.93美元/平方米,增 长1.08美元/平方米。表2的数据也同时表明: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我国瓷砖出口量的增长幅度较前几年大幅减缓,仅个位数增长。

出口额与平均单价大幅增长,可能是政府与业内人士多年所期盼的结果,特别是2012年与2013年上半年,提升幅度每平方米都超过1美元。但这并不意味 着都是我国陶瓷砖产品质量与品牌提升的贡献,可能更多是因为近年人民币汇率与价值的变化。也就是说这两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最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大 幅升值,仅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接近2%。对内人民币贬值具体体现在:原材料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同时政府还增加了国内对制 造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提高,增加了陶企的生产制造成本。

4.我国瓷砖出口不断遭遇发倾销

2001年,印度对中国陶瓷企业立案反倾销调查,拉开踉中国陶瓷砖反倾销的序幕。2003年2月4日,印度对中国企业征收8.28美元/平方米的反倾销税,为其他国家对中国陶瓷砖反倾销树立了一个“榜样”。

2005年,韩国对华陶瓷展开立案调查。2006年4月对中国陶瓷砖产品仲裁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应诉或主动应诉企业,最低税率为2.76%,最高为 7.49%,其他非抽样企业则享受13.3%的加权平均税率。2011年5月,韩国宣布延长征收针对中国产陶瓷砖的反倾销关税,延长期限为3年,征收的反 倾销税在9.14—29.41%之间。

2006年6月,巴基斯坦对我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征收14.85%—23.65%税率不等的反倾销税,期限为五年。

2009年12月,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正式立案,对所有中国出口至泰国的釉面和未上釉瓷砖均进行反倾销调查。2011年5月,泰国对华陶瓷砖反倾销案终裁前的税率确定:其中48家未抽样出口制造商获得的反倾销税率为4.58%。

2010年6月16日欧盟27国对中国瓷砖启动反倾销调查,2011年9月17日欧盟27国的终裁:对部分中国陶企实行26.3%—36.5%的进口关税,其他实行普遍税率69.7%的惩罚性关税。

2011年7月25日阿根廷工业部通告我国,称其已收到国内业界的书面申请,要求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未上釉地砖和饰面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2012年8 月28日,决定对我瓷砖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4.62美元/平方米,有效期6个月。2011年8月16日,另一个南美国家秘鲁也相继提出要求启动对原 产于中国的陶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但最后决定停止对中国陶瓷砖(小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

2011年9月6日,巴西外贸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的瓷砖关税从15%提高至35%。2013年7月8日,巴西对中国瓷砖展开为期40天的反倾销调查。

5.我国瓷砖出口与反倾销的一些思考

我国瓷砖最具竞争力,拥有最好的性价比。世界广泛需要中国的瓷砖。十多年以来,我国陶瓷砖出口一直是:量增、价涨、平均单价上升,但近两年出口的增幅也 在下滑。目前我国瓷砖行业,仍是一个非出口依赖的行业。到目前为止,产品出口比例仅12%,出口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国人均瓷砖消费接近或超过6平方 米时,随着产量的增加,扩大出口或到国外办厂可能是中国瓷砖行业继续扩张发展的方向。中国陶瓷砖出口的最大障碍是国内陶企间的恶性竞争和国外陶瓷行业的反 倾销。反倾销将常态化,应做出各种应对预案。

韩国几乎没有抛光砖产业。2006年对中国所有陶瓷砖提出反倾销调查,为什么不提出:其调 查诉讼对象不精确,而推翻其立案?2011年日落复审,延长三年,凭什么征收的反倾销税进一步加重?仅仅是怀疑反倾销五年间我国陶瓷砖都是以最低税率的出 口厂家出货?但我们自己有没有严格控制?

2010年欧盟27国启动反倾销。实际上,超过20个欧盟国家几乎没有陶瓷砖产业,为什么我们不游说这些国家的政府、进口商、商会反对欧盟反倾销立案?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而现在正在进行的日用瓷欧盟反倾销,瑞典等一些欧盟国家的商会组织就公开提出了反对意见。

2011年巴西已经将来自中国的陶瓷砖关税从15%提高到35%,我国海关有没有监管对巴西的陶瓷砖出口单价变化,有没有陶企与出口商进行桌底交易,压低单价逃避高额关税?

2012年泰国突然成为成为我国陶瓷砖第三大出口国,达到4311万平方米,而2009年中国对泰国的出口仅1942万平方米,是否有陶企借泰国出口(暗箱操作)欧盟?几年后的日落复审准备如何对待?

对反倾销我们有多少预知?为什么每次都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政府、协会等有关部门应该监控什么?有可能做出具体应对预案?又怎样对待日落复审?日落复审是有准确日期的,有应对预案吗?

面对我国瓷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的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诉讼将常态化,我们应该寻找系统的应对措施。

6.营销新动向

渠道下沉:三四线市场全面发展,经销商扁平化扩大,县、镇级的分销商纷纷独立扁平,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进一步繁荣了三、四线市场的瓷砖产品销售。

工程比例上升:精装房比例不断加大,如:万科地产现在是100%的经装修房;现在广州、深圳超过50%的新建住宅都是经装修房;沈阳已经出台二环内不允许毛坯房的政策。经济适用房大量增加,档次也不断提升。

品牌集中度增加:尽管陶瓷砖行业由于产品的品种花色众多,消费层次从高到低差异极大,不太可能像水泥、玻璃行业形成寡头。但近年来的发展,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鼓励了品牌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方向。

多产品、多品牌、多店面经营:经销商为了更好地占有市场,逐步扩充自己的经营品牌,从单一产品向多个产品,从单一的品牌向多个品牌,从单一店面向多个点 面发展。如:杭州东箭建材旗下代理了TOTO、箭牌、东鹏、金意陶、法恩莎、安华、美加华、高宝、万斯敦品牌,在杭州辖区内有加盟店60余家,经营面积达 到50000平方,同时还拥有分销商150余家。而总部在北京的远东神华目前经营的品牌有法恩莎、安蒙、欧神诺、L&D、冠珠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跨地域连锁经营模式:华耐集团是国内最早实现陶瓷建材连锁化经营的企业。华耐集团旗下最大的体系——华耐立家建材连锁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瓷砖零售企 业,也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建材流通企业之一。2010-2011年度,华耐立家建材连锁得到迅猛发展,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山东、江苏、山西、 河北、安徽、云南等地建起246家自营店、103家加盟店、176家分销商,成为集家居建材流通、卫浴制造、整体家装为一体的现代化大企业。2012年华 耐立家陶瓷方面的销售超过20亿元,如果作为单一陶企规模可以进入前十的水平。类似的还有广东惠泉美居北京远东神华。

混合营销体系组 合:混合营销体系组合,主要是部分陶企调整一贯的区域代理体系而融入部分地区的分公司制。随着精装修房的比例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销售不断增加,分公司溶 于区域经销代理制的营销体系开始出现。陶瓷砖产品营销整体战略的调整与各种方法的尝试主要是围绕着品牌、渠道、终端的建设。这几年不少陶企都作了这方面的 尝试,虽然有些开始是因为对一些地区经销商的业绩不满意而作出的调整。比较典型的东鹏陶瓷,目前在上海、广州、深圳、西安、萨索罗等地设立分公司,近几年 并取得不菲的业绩。一些大型陶企的产品营销将可能集区域经销、分公司体系、建材超市、电子商务于一身,寻求最大利益化。

7.瓷砖产业新格局

在经历了多次建陶产业转移之后,我国瓷砖产业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原有的佛山陶瓷引领四大产区的基本产业格局已经正在被打破。广东、福建、山东、四川四大 产区建陶产量在2008年之前一直占有全国产量的80%以上,现在四省瓷砖产量占全国产量份额由2008年的84.37%下降到2012年的 65.74%。这个数据未来还将继续下降。

全国瓷砖产业广东、福建、山东、四川四大产区的概念已经被彻底推翻,2011年年底发布的 《全国瓷砖产能报告》显示:江西省陶企每天生产制造瓷砖的产能达到331.61万平方米,超过四川省250.95万平方米,瓷砖生产制造产能全国第四大; 从统计数据来可,2008年江西省建筑陶瓷产量仅一亿平方米,全国第七,2009年增长134.4%(产量达2.43亿平方米,全国第六);2010年增 长98.65%(产量达4.84亿平方米,全国第五);2011年增长23.75%(产量5.93亿平方米,全国第五)。2012年增长6.9%,产量 6.39亿平方米,超过四川成为全国建陶产量第四。

在建筑陶瓷产业转移重新布局的过程中,佛山地区的陶瓷厂大量减少,近几年来,广东陶 瓷砖产量几度下降。但是由于转移到内地的陶瓷砖生产制造企业,普遍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综合发展条件远不如在广东地区,在产业转移的后期,更多陶企选 择了在广东省内转移扩张(如:恩平、开平、云浮、英德等),或选择与广东人文地理比较接近的广西地区发展,广东省的陶瓷砖产量又有所增长。根据2011年 的《全国瓷砖产能报告》,广东省仍然是我国瓷砖的最大生产制造产地,生产线总量、总产能达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尽管近年来佛山地区的瓷砖企业数量明显减 少,但在肇庆、清远、恩平等地大量增加了陶瓷砖生产线。以佛山陶瓷为中心的广东陶瓷砖在全国的龙头地位仍然存在。

目前全国陶瓷砖产区第 一梯队广东(2012年产量:22.27亿平方米)、福建(产量:21.71亿平方米)、山东(产量:9.32亿平方米)、江西(产量:6.39亿平方 米)、四川(产量:5.82亿平方米)。2012年年产量之和65.51亿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72.85%。目前全国陶瓷砖产区第二梯队(1~5亿平方 米产量)有:辽宁、湖北、河南、广西、陕西、河北、重庆、湖南八个省市地区,2012年年产量之和20.58亿平方米;占全国产量22.89%。

高速发展、扩张的同时,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旧的产业格局正在开始打破,新的产业格局雏形正在逐步形成,然而新的产业体系尚未全面构成,换句 话说就是发展的新产业格局打破了旧的产业格局,显露了建陶产业新格局的一些发展方向,但距稳定的建陶产业新格局的形成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此新形势、新 格局下的建陶产业与产区发展已经受到行业、政府与陶企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我国建陶产业的发展明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扩张,“十一 五”期间产量成倍增长,连续八年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二是产业转移,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是我国建陶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产业转移,佛山陶企在全国各地建厂圈 地4万多亩;其三是整治提升,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实质的整治提升,使佛山地区关停转的陶企达70%,山东淄博产区陶企关停转近50%,福建晋江产区已经 明显感到这方面的压力,夹江产区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甚至高安产区政府也有所动作;其四是再布局,从表像上看几乎就是遍地开花,新兴建陶产区如雨后春笋, 广东的河源、恩平、云浮,江西的高安、景德镇、丰城,广西的藤县,湖北的当阳、蕲春,湖南的岳阳、临湘、衡阳、茶陵,辽宁的法库、建平,陕西的咸阳、宝 鸡,安徽的淮北、萧县,河北的高邑、内蒙的鄂尔多斯、山西的阳城、河南的鹤壁,内黄,云南的易门,新疆的米泉等等。前几年(2009~2011年)每年建 陶产品产量增长超过50%的省份平均有8个,其中大部分都是超过100%。

佛山陶瓷的概念正在向全国各地渗透,原先佛山陶瓷一枝独秀的 概念正在扩大、变化,没有出现像很多人担忧的逐步淡化。随着佛山陶瓷的大规模转移,佛山陶瓷的概念越来越宽,越来越模糊,目前没有逐渐淡化的迹象,随着其 范围的扩大,将来是否会被淡化,值得注意。全国建陶产区进入了群雄纷争的后佛山陶瓷时代。由于物流成本的比重增加,建陶产品市场区域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并直接导致了生产制造区域化。由于建陶产业集群性的特征,但过于集群又易导致环保与能耗的压力,新的建陶产业格局将全面表现出大范围的相对分散,小区域的 有限集中,(也许一地集中100-150条生产线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在建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建陶产区彼此将在原材料优势、能源优势、相 关区域优势等方面的竞争中逐步完善新的建陶产业格局与产业体系,各个建陶产区将完成自身的产业定位,我国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正在形成的瓷砖产业新格局将对老牌瓷砖产业基地(如:淄博、夹江、闽清、晋江、佛山等)的产能、销售、品牌等各方面都将形成冲击。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淄 博陶瓷,其次是福建陶瓷与四川陶瓷。佛山陶瓷由于其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名闻遐迩的区域品牌特征,佛山陶瓷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使佛山当地聚集着更多的陶 企总部及机械装备、色釉料配套企业,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的实际效益仍在不断强化,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引起了佛山陶瓷概念的变化而没有淡化。2010年、 2011年大量佛山陶企将战略的重点放回到广东(恩平、开平、清远等地)、广西,泛佛山陶瓷的概念与广东陶瓷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及我国瓷砖产业新格局的构建已经进入尾声,我国瓷砖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后佛山陶瓷时代开始来临,我国瓷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8.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法规,直接影响我国瓷砖产业的发展。如:《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等。

2010年福建晋江政府发文《晋江市陶瓷行业污染深化整治工作方案》(晋政文〔2010〕442号),下达了晋江市陶瓷行业限期淘汰煤气发生炉使用天然 气的工作计划。下属乡镇纷纷发文承诺2013年9月底之前完成全部“煤改气”工作计划。2012年10月广东清远市政府就也出台了《推进陶瓷企业“煤改 气”工作实施方案》,类似的还有江西高安市政府、广东肇庆、辽宁法库、山东淄博。事实上,强制所有陶企使用天然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 全国仍有不少产区可以使用煤制气,就意味着政府在正面制造行业的不公平竞争;如果大家都完成“煤改气”,天然气的供应是否能够保证(当年夹江产区就是无法 保证天然气的供应,而有不少陶企转用煤制气),建陶产业是一个连续性生产的产业,如果因为断气(无法持续供应充足的天然气)而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负责; 天然气是被垄断的,以后它的价格波动是依据什么机制,谁来监督。

2013年4月工信部发布JC/T2195-2013《薄型陶瓷砖》行 业标准发布。最近工信部最近在其官网公开征求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2013年10月8日截止)。《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 标准》正式发布开始实行,势必对行业的下一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家居装修
推荐图文
推荐家居装修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